近日,中国足协裁判委员会评议组就中超联赛中一个引发争议的判罚进行了深入研讨。该判罚涉及上海申花队球员马纳法在防守时,皮球是否触及其手臂。经过仔细复核比赛视频,并结合国际足联裁判专家提供的技术意见,评议组最终认定,当值主裁判做出“不构成手球犯规”的决定是正确的。
事件发生在比赛的一次攻防转换瞬间。对方球员完成射门后,球在飞行过程中碰到了身处禁区内的马纳法的身体部位。从视频回放可以清晰看到,马纳法当时背对来球,并且手臂紧贴于躯干,没有主动向球移动或扩张身体范围以阻挡皮球的意图。
根据国际足联最新的《足球竞赛规则》,判断是否构成手球犯规的核心依据是球员手臂的位置是否处于“不自然的”状态,以及球员是否有意识地用手臂处理球。规则明确指出,如果球员的手臂处于为维持身体平衡而形成的“自然位置”,且没有故意动作,那么即使球碰到手臂,通常也不应判罚犯规。
评议组在分析中指出,马纳法在那一刻的动作完全符合“自然位置”的定义。他的手臂没有离开身体轮廓,其姿态是防守球员在快速移动和转身过程中为保持平衡而做出的本能反应,而非试图扩大防守面积。国际足联专家的意见也支持了这一观点,认为这是一次典型的、不应被判罚手球的接触。
此次评议工作体现了中国足协在裁判管理上坚持按规则办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明确导向。通过引入国际专家的专业意见,旨在提升国内判罚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减少因规则理解偏差引发的争议。这不仅是对当值裁判员正确判罚的肯定,也是对所有职业联赛裁判员的一次标准统一。
最终,评议组支持了现场裁判团队的判罚决定。这一结果再次强调了现代足球裁判执法的核心原则:依据规则,聚焦于球员的意图和动作的自然性。中国足协将继续致力于为联赛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